(资料图)

6月25日,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(CMF)2023年中期论坛在京举行。

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晓光代表CMF课题组,发布2023年中期宏观经济分析预测报告。

刘晓光指出,上半年,中国宏观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,“重启效应”使得中国经济的需求面和供给面均得到明显改善,特别是消费和服务业增速大幅反弹,有效逆转了去年四季度的加速下滑态势。预计上半年GDP增长区间为6%-6.7%,基准数值预测为6.2%,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。下半年,中国宏观经济将开启经济复苏的第二阶段,全社会资产负债表有望得到初步修复,为恢复性增长迈向扩张性增长奠定良好基础。考虑到经济恢复进程和低基数效应,预计全年GDP增速为5.2%-6.1%,基准数值预测为5.7%。其中,以美元计价的出口总额,预计上半年同比增速为-2.7%,全年同比增速为-4.9%。

刘晓光指出,本轮中国经济复苏注定道阻且长。一是去年底短期经济恶化的态势已经形成,虽然一二季度逐步扭转,但目前仍以恢复和维持现状为主,走向资产负债表扩张的意愿和能力不足。二是三年疫情冲击下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累积,与疫情之前已经凸显的中长期趋势性问题叠加强化,削弱了中国经济潜在增速,需要一至两年时间来化解。三是国际政治环境更趋复杂,世界经济持续放缓,存在外需超预期回落的风险,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高的智慧进行适应性调整。四是微观基础相对疲弱,悲观预期持续传染并在各种风吹草动中固化,容易落入悲观预期自我实现陷阱,需要宏观经济持续复苏才能从根本上改善。

刘晓光指出,经济复苏的痛点与难点集中表现在“五个20%”,即青年群体调查失业率突破20%、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%、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0%、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%、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缺口高达20%。这“五个20%”表明相关领域压力已经突破自我修复能力,宏观调控政策应集中应对好这“五个20%”。

刘晓光提示,中国宏观经济可能面临六大短期风险点冲击。这六个风险点分别是:第一,宏观政策力度不足甚至提前回撤导致下半年复苏进程中断的风险;第二,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共振造成较大短期下行压力的风险;第三,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债务压力上扬导致结构性区域性风险;第四,全球经济放缓导致中国出口持续承压的风险;第五,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中国资本市场波动风险;第六,俄乌冲突导致国际阵营对立产生强烈经济外溢效应的风险。

课题组给出了加大宏观政策力度的政策建议。建议在落实已有政策的基础上,科学组合搭配一揽子政策,着力疏通宏观经济循环堵点。利用财政扩张资金,出台“3万亿消费刺激和收入补贴计划”,以保障基本民生、重振市场需求,打破居民“消费-储蓄”行为过度保守化倾向。积极优化个税改革方案,减少工薪阶层税收负担。做好针对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补贴预案,重视中产阶级家庭杠杆率过快上升,建立相应债务风险缓释机制,促进消费平稳增长。针对汽车等耐用品消费进一步放松限购,并加大专项减税降费政策力度。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,应该充分发挥其面对突发情况的灵活性。当前低利率政策依然是市场复苏的基础,特别是实际贷款利率下降仍是稳投资的关键。要打破悲观预期自我实现的恶性循环,货币政策必须抓住短暂的窗口期,将宽松力度提升到一定水平,更好发挥预期引导作用。

课题组还指出,要谨慎处理房地产行业等重大风险。针对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,建议进一步适当增加开发贷及按揭贷款额度。针对住房消费的真实需求,适当保护或鼓励住房消费,通过增加供给等手段将房地产价格引导至合理区间,促进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。针对地区差异及企业差异,建议房地产融资政策的落实“因企施策”,避免企业激进去杠杆加剧流动性风险。从中长期看,应尽快培育新住房产品、新住房消费场景、新兴技术应用等新增长点,引导资源有序向更好满足居民需求和高质量发展配置。

上一篇:嫌恶啥意思 嫌恶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x

推荐阅读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