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的春天,万物复苏、百花盛放的美景动人,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一的上海,消费市场复苏回暖的形势更是喜人。沪上消费热点精彩纷呈,离不开众多企业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响应。作为申城金融旗舰企业,浦发银行积极落实号召,第一时间推出“国潮四季 美好申活”活动 “三个一”促消费工程,通过发挥金融撬动作用,优化零售信贷服务,以金融活水灌溉消费市场土壤,为恢复和扩大消费引流导流,为消费升级和提质提供助力,为消费潜力和活力激发营造氛围,加快推动熟悉的“烟火气”重回生活,为激活内需潜能释放、增强消费复苏后劲贡献浦发力量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推广“大点贷”,优化消费信贷供给力度

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,畅通经济循环,推进扩大内需战略落实落地,促进消费加快复苏增长,浦发银行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,以数据为驱动,以互联网金融为突破点,于2022年践行数字化、集约化的经营战略,创新打造了“大点贷”经营模式,集合“大客群、大额度、大策略、大运营”等特点开展客户梯度式经营。在申请门槛上,无需抵押担保,客户只需以个人征信、公积金、社保、外部数据等多维度数据为依托,即可申请贷款;在服务渠道上,客户通过浦发银行电子渠道即可完成在线申请、审批、放款、还款的全流程操作,无需多次奔波往返线下网点,真正做到一部手机7*24小时分钟级贷款到账。

据统计,2022年“大点贷”业务投放规模超过400亿元,净增超过100亿元,有效满足了近30万客户的消费融资需求。2023年,浦发银行将“国潮有浦”促消费行动与“大点贷”产品创新相结合,秉持让消费者“贷得起、贷得到、贷得易”的理念,迭代推出 “优客点贷”信用贷款产品,单户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。通过增加消费信贷投放,支持住房装修、新能源汽车购车、养老服务、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诸多消费领域,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。同时,浦发银行通过发放利率优惠券等形式,进一步降低客户资金成本压力,让利于民,惠民利民,更好激发居民消费的需求。

聚焦“新市民”,打造专属客群消费信贷产品

新市民服务是金融服务的细分客群服务蓝海。为了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,浦发银行推出了新市民专属消费信贷产品——“发呗”消费分期服务。

“发呗”通过嵌入真实消费场景,聚焦消费者衣食住行学和新市民在安居消费、职业教育、3C数码购物等各类消费场景中的小额信贷分期需求,创新推出全新产品,具有“及时贷、轻松付、随心还”三大优势。浦发银行还与包括“中移动”在内的各大平台深化合作,推出职业教育分期、信用购机分期等产品。仅2022年,该业务共为19万新市民提供服务,累计发放9.5亿元贷款,有效挖掘和激发新市民群体的消费潜力。未来,浦发银行还将继续拓展消费赛道,切入更多消费场景,为新市民等客群打造更丰富、更贴近、更好用的专属金融产品。

助力“家梦想”,推动房贷新品有序投放

在“大消费”市场中,房地产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。促进消费市场复苏,必须持续有效激发房地产消费需求。

自1998年开办住房贷款业务,截至2023年2月末,浦发银行住房贷款规模位居股份制银行前列。通过提供住房金融服务,让百万级家庭圆了安居梦。多年来,浦发银行积极响应国家信贷投放稳定增长要求,持续优化服务质效,不断创新住房贷款产品,持续提升贷款客户体验。

2023年,浦发银行针对市场痛点,加大创新力度,在具备条件的城市推出带押过户住房贷款,极大减轻了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的资金压力,科学简化了按揭业务流程。此外,浦发银行还持续推出人才房按揭、安居房按揭等创新按揭贷款产品,与16家头部房企签订了总对总合作协议,为品牌房企及购房人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,多管齐下满足包括新市民在内的购房融资需求,提振购房置业客户的消费信心。

围绕“车生态”,深化全周期信贷服务

为服务开拓多维度消费场景,浦发银行紧盯汽车等大宗消费品的消费需求,围绕“选车、租车、买车、换车、用车”等各种汽车场景需求,为消费者设计全生命周期的消费服务方案。

为顺应汽车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趋势,浦发银行对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进行了优化,应用生物识别、智能风控、大数据等技术,大幅提升贷款效率,业务实现了在线申请、即时受理、自动智能化审批,最快10分钟即可放款,极大提升了汽车消费金融服务的体验度和感受度。

在此基础上,浦发银行积极践行“绿色金融”,服务“乡村振兴”战略,以全在线、免接触的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为抓手,完善新能源汽车金融服务,为广大城乡居民汽车消费提供金融支持。截至目前,浦发银行2023年零售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已突破150亿元。

2023年,中国经济生机勃勃,拔节生长。作为扎根上海的金融国企,浦发银行笃行不怠,心怀梦想。浦发银行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,秉持“金融为民”的初心使命,全力支持消费复苏,全力服务经济发展,努力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展现更大担当作为。

责任编辑:方杰

上一篇:拜登将签令限制美企对华关键经济领域投资?外交部:坚决反对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x

推荐阅读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