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。”不知为何,一俟夏天,总会梦见当年的我,手持一柄雪亮的镰刀,在金色的麦浪里沉浮……

总在立夏时节,当小南风一起,麦儿就熟了。蓝莹莹的天穹下,黄了的麦儿,金灿灿、黄澄澄、香喷喷,惹得一朵朵路过的白云舍不得离去;小南风继续吹,从白日到夜里,“沙沙沙,沙沙沙——”,有经验的农人,能从中听见风日挤干麦儿水分的声音。

入夏割麦,农人称之“虎口夺粮”。麦收不等人,黄了就得割,不然时间一长,熟透的麦子,经热风一吹、烈天一晒,会自动脱落,钻入土地;如果遇上天气突变,麦子没来得及收割,下雨一久,麦穗容易感染黑霉病,导致麦收减产,让人空欢喜一场。


(资料图)

所以,一到麦收时节,家家户户老老少少皆出动,“三夏似火候,秀女也下楼”,一起参与麦收大战。

天不亮,水边就响起了“霍霍”的磨镰声。磨镰不误割麦工,将镰刃磨锋利了,就会提高收割效率。当年的我,也加入了麦收之战。下了地,弓下身子,左手绾住一束麦子,右手握镰顺势一挥,一道寒光闪过,麦子就倒在了臂弯,随之铺在地上,一气呵成。如此循环,往复不已。

当劳动时间一长,腰部开始发酸,为了抢割,只能忍耐。此般的艰辛,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曾在这片土地上挣扎的祖祖辈辈。而且,在日头的蒸晒作用下,汗水像虫子一样在身上爬,流入眼眶,又咸又辣。

多想好好歇一歇呀!但看到天边不停翻涌的云,这个念头很快打消了。我开始在心里默默祈祷:老天爷,请不要下雨,晒就晒吧!唐代诗人白居易在《观刈麦》一诗中写道:“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。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。”原来,古今亦相同呀!

最令人难受的,是麦芒。一根根,似绣花针朝天竖起,在收割过程中,戳在皮肤,粘在身上,又痛又痒,令人防不胜防,非常难受。为此,我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,情愿汗出如浆。尽管如此,总有些麦芒钻入衣服,混合汗水,在身上游走。因时间不待人,只有忍着,不去想它。当一天劳作下来,身上难免出现斑斑红疹。

因镰刀十分锋利,割麦时注意力须高度集中。一不小心,容易受伤。有一回,由于长时间劳动,疲惫至极,此时的日头,晒得人晕晕沉沉,但我仍咬紧牙关,凭着顽强的意志机械地作业,一不小心,镰刀走偏,刀尖“嗤——”地划破裤绾,感觉小腿一阵灼热,不禁猛然一惊,卷起裤腿一瞧,只见几缕细细的黑血像蚯蚓一样在小腿上爬行。原来,镰刀将小腿划出了约二寸长的口子,血流不止。好在伤口并不是很深,赶紧一瘸一拐走向地畔,寻了几片艾叶敷上,慢慢止住了血。

但是,轻伤不下火线,稍歇一会儿,我又返回了麦地,继续投入战斗,再也不敢打野。虽然,伤口后来愈合了,但留下了永久的疤痕。

在野外劳动,一个人难免孤独。随着收割的深入,队伍渐渐分散了,越割越远。淹没在麦浪深处,有时除了几声野鸟的啼叫,偶尔一两只野兔蹦蹦跳跳路过,一切静悄悄的,让人恍恍惚惚,仿佛返回了古时。那种独特的体验,让人一辈子也忘不了。

麦收,让我体味到了乡间劳动的艰辛,磨炼了我的意志,让我在走出乡关后,凭着能吃苦的精神、顽强的毅力,成就了意想不到的人生。回首,当年的麦收经历,成了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的财富!

若干年后,我无意中看到了梵高的油画《麦地里的收割者》,那个小小的收割者的身影在大面积的起伏的金色麦浪里,于远山、天空、烈日的衬托下,是多么的渺小、孤独、无助,又是多么的纯净、执着、安宁。

一刹那,我仿佛又看见了当年的自己,感觉往事如烟似梦,不禁潸然泪下……

□刘 峰

(兰州日报)

上一篇:世界新动态:一考生迟到37分钟仍能进入考场 当地通报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x

推荐阅读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