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热点-意地.色心心所法(2):色聚(1)大种(1)生因
意地.色心心所法(2):色聚(1)大种(1)生因作者|观诸法如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三壬二、广释(分三科...
2023-04-18作者|观诸法如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三
壬二、广释(分三科)癸一、辨品类(分二科)
子一、色聚(分三科)丑一、标说
今当先说色聚诸法。
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一(之下):初段文中,大种造色能为五因,谓生、依、立、持、养。如文配属。依因中,「由造色生已,不离大种处而转」者,此说即质造、同聚造,实造非假造。由诸日光、孤行香等,离大种故;生无色界定、道戒色,无四大故。势依彼有,皆依因。持因中,「由随大种等量不坏」者,亦依同聚四所造义,击质发声,声大质小故。或五境附质,皆等质量;疏远已去,方大于质。养因中,《对法》第一说:「谓由大种养彼造色,令增长故。」彼说一切大种皆养造色义,今此论中唯说长养,四大资四缘生,能养造色。然所造色,大种亲养,大种要藉四缘资长,方养造色。今说外缘,大方能养,非外四缘是此养因,相依而有是造义故。
生等五因皆增上摄,或具五义,或不具五,非定须具。
若依实义,亲所造义必同性造,非异性;必同类造,非异类,有漏、无漏必类同故;必同界造,非异界;定散必同,非异法造。若假说造,疏相依造,随应无遮异熟、长养、等流三类。或各亲造,或绮互造,理亦不遮。
前边是「略摄」。现在「广释」,就是详细地解释「三处所摄」的事情。「三处所摄」分三科,第一科「辨」它的「品类」,就是色聚、心心法、无为,这就是类。先说「色聚」,「色聚」里面先「标说」。
「今当先说色聚诸法」,现在先说明色聚诸法的事情。「聚」,可以当个积聚讲;也可以当个类讲,这一类的,属于这一类,不是那一类。现在先说「色聚」的一切法,属于地、水、火、风的一切法。这是「标说」。底下「别辨」,「别辨」里面先说这个「大种摄」,大种所摄的一切法。这里边先说明大种有五种功能,就是「明作五业」。
丑二、别辨(分二科) 寅一、大种摄(分三科)
卯一、明作五业(分二科) 辰一、问
问:一切法生,皆从自种而起。云何说诸大种能生所造色耶?云何造色依彼?彼所建立、彼所任持、彼所长养耶?
这里有五个问题。「问:一切法生,皆从自种而起。云何说诸大种能生所造色耶?」的确是有这种疑惑!这是「问」。「一切法」,世间上一切有为法,无为法没有种的。一切有为法的现起,都是「从自种而起」,从它自己本身的种子生起的。贪心有贪心的种子,瞋心有瞋心的种子,所以就是从它自己的种子生起的。眼识有眼识的种子,耳识有耳识的种子,每一法都是从它自己的种子现起的。「云何说诸大种能生所造色耶」,现在我们佛教里面,怎么会说是诸大种它能生起所造色呢?所造色应该从它自己的种子现起,怎么说是由地、水、火、风现起,能生起它呢?这个道理不是违背了「诸法唯心所现」的道理了吗?提出这个问题。这是能生的疑问。
「云何造色依彼」,所造的物质,唯依四大种为依止处,四大种是造色的依止处;造色要依赖「彼」大种才存在的。为什么要这样子呢?「云何造色依彼?」这是第二问。
「彼所建立」,这是第三个问。「彼」造色是大种所建立,「云何」是这样呢?为什么要这样子呢?这是第三个问。
「彼所任持」,这是第四个问。
「彼所长养」,这是第五个问。造色是彼四大种所任持,由它来摄持它才能够存在。为什么会这样子呢?「彼所长养耶」,造色是四大种来长养它,来增长、来滋养它,它才能够存在,继续地存在,为什么会这样子呢?这是问。这一共有五个问题。
韩清净《披寻记》:「问一切法生等者:此有五问。谓诸大种与所造色,云何能为生、依、立、持、养五因耶?下次第答,如文可知。」
这里有五个问题,指地水火风四大种与所造色的关系,为什么四大种能够成为色尘的生因、依因、立因、持因、养因五个原因呢?下面会一个一个次第回答,如文可知。
辰二、答(分二科) 巳一、释(分五科)午一、生因(分二科)
未一、辨相(分二科)申一、种子
答:由一切内外大种,及所造色种子,皆悉依附内相续心。乃至诸大种子未生诸大以来,造色种子终不能生造色。
「答:」,这底下回答这五个问题。回答分两科,第一科是解「释」,就是正式回答。有五个问,就是分五段。第一是「生因」,解释「云何说诸大种能生所造色耶?」回答这个问题。
「由一切内外大种」,大种有内外的不同:生命体里面的大种,是内;我们居住的世界是器世间,是外。「及所造色」,大种所造的这一切的地、水、火、风,所造色的种子。「所造色」,当然也有是内外之别的。内外的大种和内外大种所造的色,都是有自己的种子的。种子「皆悉依附内相续心」,完全依附在阿赖耶识里边。是由阿赖耶识的种子变现一切大种及大种所造色的,是这样子的,是唯心所现的;这个宗旨是不变,没有违背唯识所现的这个宗旨,但是还有其它的问题。
「内相续心」,就是指阿赖耶识说。阿赖耶识是相续不断地,约人来说,约胎生的众生来说,第一剎那乃至最后一剎那,一直是相续不断。就是最后一剎那死了,一剎那灭了,一剎那又生了,一直地相续不断的。其它的识,前六识不是的,前六识不是常相续的。
「乃至诸大种子未生诸大以来」,这底下再解释是四大种能生所造色的理由。「乃至诸大种子未生诸大以来」,诸大的种子,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风,「诸大种子」。「诸大种子」,是种子;「诸大」是现行。地、水、火、风的四大的种子,它没有生出来地、水、火、风的时候。「造色种子终不能生造色」,这个地方又有问题了,造色种子,另外一种物质,它的种子也在阿赖耶识里面,可是它「不能生造色」,它这种子不能现行去生造色。就是诸大种子没有生现行,造色种子不可以生现行,它不可以生。哪怎么样才能生呢?
申二、现行
要由彼生,造色方从自种子生;是故说彼能生造色。要由彼生,为前导故。
「要由彼生,造色方从自种子生」,地水火风四大种称彼。要由四大的种子生出来现行以后,造色的种子,造色的一切法,才从自种子生出现行来。就在这个地方,这个地方就是有关系了。「是故说彼能生造色」,所以说彼四大种能生所造的地、水、火、风,能生所造色,就是这么一回事。「要由彼生,为前导故」,要由彼四大种生起,先生起,它在前面做导引,那么所造色才能现起。造色其实也是从自己的种子所生,不过要以诸大种先生出来为前导,作为依止,然后造色才生出来,因此说诸大种是生因。
未二、结说
由此道理,说诸大种为彼生因。
「由此道理,说诸大种」,为彼造色的生因。在四缘里面,应该就是增上缘。还不能算是那个因缘,因缘还是阿赖耶识的种子。要由四大种做前导,而后造色才能现起,就是这么一个原因,所以叫做「生因」。四大种为造色做生因,就是说四大种所造色。
韩清净《披寻记》:「由一切内外大种等者:谓若大种,于自身中亲附、执受,是名为内。若器世间,非于自身亲附、执受,是名为外。如下声闻地说。(陵本二十七卷一页)如说大种内外差别,诸所造色当知亦尔。如是内外大种及所造色一切种子,皆悉依附异熟所摄阿赖耶识。即此阿赖耶识亦名内相续心,以能积集诸法种子是心义故。」
地水火风大种在身体当中,由阿赖耶识亲自依附、执持又有觉受,称为内。地水火风在身体内跟我们有关系,当身体被碰到或被打的时候会感觉痛,这是因为阿赖耶识有执受。如果是器世间的色法,不是自身亲附、执受,称为外。比如说墙壁如果被一颗石头撞到,我们没有感觉,因为没有阿赖耶识在那里执持产生觉受,所以说是外。如〈声闻地〉陵本二十七卷一页说。这就是解释前面内外大种的差别,诸所造色也一样。如果是内身的眼耳鼻舌身,因为有阿赖耶识执持,自己一定会有感受。如果外面的山河大地受到破坏时,不会有觉受,因为阿赖耶识没有执受。
前面所说内身大种、外器世间大种及所造色的种子,也是依止附属于变异成熟所成就的阿赖耶识里面。此阿赖耶识,也名为内相续心,心是积聚的意思,因为能够积聚诸法种子,所以称作心。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二十七:「云何地界?地界有二。一、内,二、外。」
《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》卷第七十五:「问:地界云何?答:坚性。虽此地界总是坚性,而此坚性差别无边,谓内、外分坚性各异。」
「地界」有二种差别,有内地界、有外地界。
「内地界者:谓此身中内别坚性,坚硬所摄、地地所摄,亲附执受。」
《中阿含经》卷第四十二·中阿含根本分别品分别六界经第一:「云何比丘不放逸慧?若有比丘分别身界,今我此身有内地界而受于生,此为云何?谓发、毛、爪、齿、麤细肤、皮、肉、骨、筋、肾、心、肝、肺、脾、大肠、胃、粪。如斯之比,此身中余在内,内所摄坚,坚性住内,于生所受,是谓比丘内地界也。」
这是「内地界」的体性。
「内地界者」,「内」就是众生的生命体里边有「内地界」。「谓此身中内别坚性」,身体里面有一个特别的东西,又是坚固的东西,它不同于水火风。「坚性」是「坚硬所摄」就是属于坚硬的东西。「地地所摄」,这个「地」就是坚固的意思,说两个地就是有粗、有细的不同,有粗的地、有微细的地。
「亲附、执受可以有二种解释,可以分开解释,也可以合在一起解释。
若「亲附、执受」分开解释。阿赖耶识有一种摄受力量和它在一起,这个坚性的地界就有感觉了,叫做「执受」,如果阿赖耶识不执受它、只是亲附,不执受,它就没有感觉。如指甲,有一部分与皮肉连在一起的地方是有执受的,会有感觉,指甲连皮整个脱落会很痛;有一部分不与皮肉连在一起的地方只是亲附在身体上,不会有感觉。如剪指甲时会痛的部分称为执受,不会痛的部分称为亲附,其它如头发、牙齿等也是这样,有一部分是有执受,有一部分是没有执受的。地大有这二部分,亲附或是执受。但是不执受的不是离开了执受的地界,它有附在那上面的,所以这里面叫做「地地所摄,亲附执受」。或者这么解释也可以,「地地」就是有「亲附」的地、有「执受」的地,就是「地地所摄」。
若将亲附、执受合在一起解释,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七(之上):「谓此身中内别坚硬所摄等者,硬所摄是地,是地所摄内身根尘为赖耶执受。今此地界大亲附于彼执受根尘。此内地大亦为赖耶执受。故云亲附执受。下之水等一准于此。」硬所摄是地,地所摄内身五根五尘为阿赖耶识所执受。今此地界大种亲附于阿赖耶识所执受的根尘,此内地大也为阿赖耶识所执受,因此说亲附执受。坚性的地大亲附于阿赖耶识所执受的根尘,这坚性的地大本身也为阿赖耶识所执受。
「外地界者:谓外坚性,坚硬所摄,地地所摄,非亲附非执受。」
《中阿含经》卷第四十二·中阿含根本分别品分别六界经第一:「比丘!若有内地界及外地界者,彼一切总说地界,彼一切非我有,我非彼有,亦非神也。如是慧观,知其如真,心不染着于此地界,是谓比丘不放逸慧。」
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七(之上):「外地界中云非亲附非执受者。若内地界亲附所依近在本识能有执受。今外地界非。外火能烧村村分等者。景云:或令烧一村或烧村之一分。故云或村村分等。今后解云。或烧村及村外界。谓除粪处等。如律所明。」
「谓外坚性」它没有依附在有情的身体里面,就是身外,在生命体之外的,如山河大地,花草树木。例如外面的花草树木被砍掉时,我们自己的身体不会有感觉,这是因为阿赖耶识对这棵树没有执受。
外地界是特性与内地界是一样的,都是坚性,坚硬所摄,是地大,地大所摄的,「坚硬所摄」的,「地地所摄」,也有粗的、也有细的,「所摄」的。
外地界是「非亲附非执受」,外面山河大地阿赖耶识不执受,那当然也不说亲附了,都是无情物了。以身心来说,内地界是亲附执受,外地界是非亲附非执受,亲附是指身体,执受是指心。
- 喜 欢 作 者 -